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说: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。
上古三皇文化公众号替代号
敬请关注!
药王逊思邈说: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”。
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,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,中国的历代著名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易学的研究。
张景岳提出:“天地之道,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。易者,易也,具阴阳动静之妙;医者,意也,合阴阳消长之机。虽阴阳已备于内经,而变化莫大乎周易。故曰天人一理者,一此阴阳也;医易同原者,同此变化也。岂非医易相通,理无二致,可以医而不知易乎?
张景岳类经图翼-医易义
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,易学的兴衰对其产生了很大作用。从三古之易、汉易、魏易、唐易、宋易、清易及现代易的演变,为中医的提供了诸多理论基础。同时,也正是由于中医学的发展,又进一步发展了易理的探讨和领悟。在易理的指导下,中医始终是在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时空条件下来认识疾病。
《周易》说:“大哉乾元、万物资始,乃统天。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”。
黄帝内经素问古本+重广补注版-天元纪大论
《内经》也说:“太虚寥廊,肇基化元,万物资生,五运终天,布云真灵,总统坤元”。
《周易》说:“一阴一阳之为道,夫易开物成务,昌天下之道,乾称父,坤称母”。
《内经》也说: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”。
《易经》、《内经》两者关系密切,互为体用,同出于道。
张景岳说:“然则天下相与之际,精哉妙矣。诚可畏矣。人身小天地,真无一毫之相间矣。今夫天地之理具乎理,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?
天地之易,外易也;身心之易,内易也
。内外孰亲,天人孰近,故必求诸已而后可以求诸人,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;是物理之易犹可缓,而身心之易不容忽。
医之为道,身心之易也,医而不易,其何以行之哉?
”这就更进一步的说明医易相关的紧密关系。
《周易》的卦象中,首将人体配封,
以乾为首,坤为腹,震为足,巽为股,坎为耳,离为目,艮为手,兑为口
。不仅如此,而且爻辞中直接使用医学术语来表达封的吉凶程度。例如:注血涟如,血去惕出、贞疾、恒不死,噬腊肉遇毒、无妄之疾,勿药有喜、损其疾、使遄有喜、臂无肤,其行次且,妇三刚不孕,妇孕不育,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易学的产生,医学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。并且渗透到易学的深层。易学在测病防病治病及养生方面也有着神奇之功。
汉朝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说:“
冬至之后,一阳爻升,一阴爻降也
夏至之后,一阳爻下,一阴爻上也
。斯则冬夏二到,阴阳会也,春秋二分,阴阳离也。阴阳变易,人变病焉”。这是利用十二消息卦来说明季节变化交替对于疾病的影响。
十二消息卦
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有四时八节、二十四气、七十二侯决病法。文中说:“立春正月节,斗指艮。雨水正月中,指寅。惊蜇二月节,指甲。春分二月中,指卯。清明三月节,指乙。谷雨四月中,指辰。夏至五月中,指午。小暑六月节,指丁。大暑六月中,指未。立秋七月节,斗指坤。处暑七月中,指申。白露八月节,指庚。秋分八月中,指酉。寒露九月节,指辛。霜降九月中,指戊。立科十月节,斗指乾。小雪十月中,指亥。大雪十一月节,指导壬。冬至十一月中,指子。小寒十二月节,指癸。大寒十二月中,指丑。二十四气,节有十二,中气有十二,五日为一侯,气亦同合,有七十二候,决病生死,此须调解之也。”这是以艮巽乾坤四封为位,以定节气物候之变,用业判断病症状况。
二十四山方位图
中医也会算命?药王孙思邈:欲为大医,须妙解周易
中医是由周易中衍生而来,中医是易道中的一个分支。《周易》讲述天地有五行,五行生八卦,八卦有阴阳两极,天地平衡之道,反复循环,互相调和。中医的理念也是调和,使身体内的阴阳调和,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。
“医易同源”的说法,由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(介宾)正式提出,并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,经“医、易”专家不断完善后,内容更为丰富完整。
中医也算命,有些中医会借助《梅花易数》来望诊。通晓《梅花易数》的中医,能够一眼就知道你有什么病,要怎么治。
据古代典籍《左传》记载,在春秋时代,一位姓“和”的医生为晋国公候看病,就首借《周易》盅卦的卦名和卦象,为其分析病情。
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就是“扁鹊入虢之诊”了。扁鹊路过虢(guó)国,虢太子病得很厉害,人们都以为他死了!扁鹊看了看,觉得太子没有死,就想救人一命。扁鹊先在太子头顶中央的「百汇穴」扎下一根细细的石针,用手轻轻地捻动。二十天后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。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「起死回生」之术!其实,这完全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,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经验。扁鹊靠他的「望闻问切」诊疗法,医治过无计其数的病人。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,扁鹊就能从气色中,看出齐桓侯病情的发展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!
还有一个关于医圣张仲景和建安七子王粲的故事。有一天,张仲景与王粲相遇,张仲景一眼看出了王粲身体有恙,于是给王粲开了药方,让王粲按着药方吃尚且还有挽救的机会,否则王粲活不过40岁。而此时的王粲自我感觉良好,所以就觉得张仲景是在瞎说,完全没有把张仲景的话放在心上。20年后,王粲果然身患重病,半年后就病死了,当年正好40岁。试想一下:如果王粲当年听了张仲景的话,有没有可能颐养天年呢?
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大夫似乎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的极限,他们的透视力量的非凡也超越了我们认识的范畴,他们是神吗?!其实,这一切并没有偏离所谓严谨的医道,一切都有迹可寻。
扁鹊是勘破“阴阳”的高手,而张仲景更有“六经”的辨证为其底蕴。明代名医李时珍在其著名中医药物学《本草纲目》著作中,也是以《周易》为其重要理论根据的。
神奇中医的“望诊”本身就有很神奇的地方,无论是你走路的样子,还是你说话的声音、你身体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暴露出你五脏之气的运行或淤阻,没有什么能逃过扁鹊、华佗们的眼睛。
“望而知之谓之神”这就是中医之道。它需要启动你全部的灵能,需要你用你的心去看、去悟。这种中医之道是玄妙的,但它蕴涵着某种生命的真理。
中医应该天文地理无所不通,占卜星象无所不晓,这实际是对中医医生的文化素质的高标准、严要求。孙思邈谓“周易六壬,并须精熟…如此乃得为大医。张景岳谓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”,并认为“易具医之理,医得易之用,医易相通,理无二致”。
中医与周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。中医与易本一道生,中医与周易是大道,通贯自然与生命之道,而对自然与生命本源的认识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。
《伤寒论注.卷一》中有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。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阴也。发于阳者七日愈,发于阴者六日愈。以阳数七,阴数六故也”“寒热者,水火之本体。水火者,阴阳之微兆。
七日合火之成数,六日合水之成数
。阴中无阳,便是死阴。若是直中之阴,无一阳之生气。安得合六成之数而愈也。
《伤寒论注.卷一》
《内经》曰: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,其愈皆以十日以上,使死期亦合阴阳之数。而愈期不合者,皆治者不如法耳。”这是以易理天地烽来解释伤寒六经之总纲。
《伤寒论注·卷四》中有“少阴病,欲吐不吐,心烦,但欲寐。五六日自利而渴者,属少阴也……”他注云:“欲吐而不得吐者,枢病而开合不利也……欲吐不得吐,欲寐不得寐,少阴枢机之象也。五六日,正少阴发病之期。太阴从湿化,故首利不渴。少阴从火化故自利而渴。少阴主下焦,输津液司闭藏者也,下焦虚,则坎中之阳,引水上交于离而未能,故烦而渴。关门不闭,故自利。”以坎离二卦来说明少阴病的病机。
伤寒论注·卷四
唐朝著名医学家王冰,号启玄子,在《黄帝内经素问注》之中,就运用易理来注解医经。在《上古天真论》中,有“女子七岁肾气盛,齿更发长”之句,王冰注之:“老阳之数极于九,少阳之数次于七,女子为少阴之气,故以少阳数偶之,明阴阳气和,乃能生成其开体,故七岁肾气至人者,处天地之和,从八风之理”之句,王冰注云:“与天地合德,与日月合明,与四时合其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,故曰圣人所以处天地之淳和,顺八风之顺理者,欲其养正,避役虚邪”。这是直接使用了《周易》乾卦文言。
金张元素在《病机气宜保命集》中指出: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。所以天为阳,地为阴,水为阴,火为阳,阴阳者,男女之血气。水火者,阴阳之微兆。水火既济,血气变革,然后刚柔有体而开质立焉。经所谓天覆载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。人稟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故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。”
元朝朱震亨,后世称丹溪,为金元大家之一,他认为阳易动,阴易亏。在其《格致余论·饮食箴》中说:“我独多病,悔悟一萌,尘开镜净,曰节饮食。易之象辞,养小失大。孟子所讥,口能致病,亦败尔德,守口如瓶,服之无斁。”。这就转引《周易》的颐卦之辞“心肝慎言语,节饮食”之意,《格致余论·色欲箴》亦说:“惟人之生,与天地参。坤道成女,乾道成男,配为夫妇,生育攸寄,血气方刚,惟其时矣,成之以时,接之以时,父子之亲,其要在兹。”这是用乾坤二卦,以定人生男女之别,关键在于成接的时间怎样,具有一定的优生价值。对此,他在《受胎论》中进行了具体的讨论。文云:“易曰:乾道成男,坤道成妇。夫乾坤,阴阳之情性也。左右,阴阳之道路也。男女,阴阳之仪象也。父精母血,感而会施也。血能摄精成其子,此万物资始于乾元也。血成其胞,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。”男女之分别,在于胎儿的遗传基因,这已为当代科学所证明。朱丹溪用易经之理对父母的禀赋及成接时间进行研究,是很有价值的。
易医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
拓展阅读:
央视《焦点访谈》:从中医到瓷器,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“法宝”
取消春节,取缔中医,专家的建议正在一步步断送着我们文化与传承
为防止失联,请关注以下公众号,知道更多真相
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:www.lingmiaomiao.cn
《山海经》的中山经和东山经分别对应中国和美国!竟然丝毫不差!
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!感恩转发!